找到相关内容1230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问:出家是对现实人生的逃避吗?

    ,和我们关系最密切的,不是外在的一切,而是我们的心。但是,世间很多人却一直不愿面对它,不想了解它,也不会花工夫去改善它。只是顺着自己的习性、欲望,盲目地向外追逐。在忙忙碌碌中,将宝贵的生命消耗殆尽,这...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5/10102377939.html
  • 问:有家庭会对从事弘法工作带来影响吗?

    ,和我们关系最密切的,不是外在的一切,而是我们的心。但是,世间很多人却一直不愿面对它,不想了解它,也不会花工夫去改善它。只是顺着自己的习性、欲望,盲目地向外追逐。在忙忙碌碌中,将宝贵的生命消耗殆尽,这...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5/10102477940.html
  • 内观 - 生活的静禅修

    方式并不健康。当遇上不如意,或令人不快的情况,心就会充满愤怒、憎恨或其它反应。观察得愈细心,就愈发现这些反应根深蒂固、习性顽强。在这些反应的不良影响下,整个神经组织都绷紧起来,无法感受到真正的快乐。再者...做法,只能减轻表面痛苦。更糟的是,可能因此造成另一种倚赖的习性,徒增痛苦。  我们可以试用各种方法暂时忘却问题,但即使能完全投入其它事情,潜藏的习性反应依旧存在。  人通常都会想尽办法务求事事顺利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04553187.html
  • 内观禅修

    不如意,或令人不快的情况,心就会充满愤怒、憎恨或其它反应。观察得愈细心,就愈发现这些反应根深蒂固、习性顽强。在这些反应的不良影响下,整个神经组织都绷紧起来,无法感受到真正的快乐。再者,周围的气氛因感染...痛苦。更糟的是,可能因此造成另一种倚赖的习性,徒增痛苦。我们可以试用各种方法暂时忘却问题,但即使能完全投入其它事情,潜藏的习性反应依旧存在。  人通常都会想尽办法务求事事顺利,避免不愉快产生。我们寻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334762644.html
  • 食物对心智的影响

    腺体。每个轮脉中有许多心理方面的习性主导我们的贪婪、饥饿、口渴、帮助别人的善心、慈悲、固执与残忍等行为特性。 因此人类心智上的所有可能特性都可以在脊髓、神经系统和腺体中找到。它们的作用过程是,腺体先产生不同种类的荷尔蒙,荷尔蒙进入血液之后,会激发不同的心理习性。当这些习性被重复不断的激发之后,他们就成为我们个性的一部分。因此,假如你吃某种特定类型动物的肉,那么你就会有那种动物类型的个性。只要观察...

    君合

    |素食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3/11125136194.html
  • 自净其意的内观禅修

    了痛苦。此中有一些非常有名的例子,例如鸯鸠摩罗,他曾杀害了999人,经由修练变成一位圣人。甚至今日,许多修练内观的人,也发现他们净化了心灵,走出了痛苦。人们是他们自己的习性——嗔恨、恶意、敌意、情绪、...  问:经由观察我们身上的感受,我们如何去除烦恼并改变我们习性?直接观察我们的心,不使恶念生起不是较容易吗?  答:将恶念改成善念以净心,当然是一种好的练习。在佛陀之前及以后,许多其他的老师都这么教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53852700.html
  • “道”与“性”、“信”与“迷”

    道”即断了。真道是不能光靠着文字来传,语言来讲的。   实实在在的道,不是看来的,也不是听来的,是在看来、听来之外,还要真正的去做——只有确切的行为,只有实践,才能表达出他的真道。   习性亦“真性”。真性须自习性中去体会,去修为,去契合,谓之“神会”;是以精神会悟出来的那个道理。   无“形式”则不足以显现“内容”。然形式要取“中道”,不可野,亦不可乱,尤其不可轻忽“形实如一”的掌握。 ...

    证严法师

    |证严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02/2237073050.html
  • 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佛莲山灵开寺菩提讲堂定于2007年元月8日开学

    初级班: 一年;   2. 中级班: 二年;   3. 高级班: 三年.   三. 受训条件:   1. 年龄16---35岁比丘.比丘尼,身体健康,品行端正,无不良习性者,均可参加培训.   2. 年龄12---30岁男女公民,身体健康,品行端正,无不良习性者,均可报名参加培训.   3. 文化程度: 基本要求初中毕业.   四. 待遇:   1. 出家众学习.生活费用全免.{来往交通费用及...

    【佚名】

    |开学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6/12/0819556946.html
  • 以戒而得定,以定而得慧

    机械性地重复这个过程,变成一种盲目的习惯。 藉着禅修的练习,我们培养出觉知每个感受,并且也培养平等心;我们不生起习性反应,只是冷静地检视感受,不起好恶之心,不带贪爱、瞋恨、或执着。对每个感受,都不再产生新的习性反应,而是产生智慧与洞见:“它是无常的,一定会生起灭去”。 当因果之链被打破,痛苦也就止息。不再生起新的贪爱、瞋恨的反应,苦的起因也就消失了。苦的起因是心念的行为(业),也就是贪爱、瞋恨的盲目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82776427.html
  • 真圆法师答:如何消除戾气?

    问题补充: 总是喜欢跟同一个人生气,主要原因是猜疑不信任,妒忌心较强(提问者:wenfozhang) 真圆法师答:戾气是众生习性之一,是与生生世世六道轮之行业回息息相关。戾气原本非指个人习性,是传统中医中所谓消极、不祥的信息,如《诸病源候论》中云“人感乖戾之气而生病,则病气转相染易,乃至灭门”。今天则俗语所谓“祥气至和,戾气至凶”中的戾气...

    真圆法师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7/21034285184.html